世界观察日记

Written by FiftysixTimes7

三条评论


闲来无事,啊不,有事,但不想做。想着有些文字写都写了,不如发出来给大家看看,于是在这里写上3条评论。
不想当谜语人,但有些时候又不得不当谜语人。所以我提前说一下,这3条评论只有第一条我会说评论的对象,后面2条,包括第三条很长的书评,请原谅我隐去评论的对象。如果真的非常想知道我评论的是什么,可以直接来问我。如果不想听我絮絮叨叨自言自语,那么只看第一条就可以了。

第一条是对《流浪地球2》的评价。4年前发过第一部的评价,今天来续上第二部。4年了,真是物是人非,依稀记得这两场电影还是在同一个电影院看的。也不知是我变了还是谁变了,反正是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了。我看电影向来更注重剧情,因此第一部虽然看到很多人差评,但我觉得这故事依然非常震撼,我给好评。今年的第二部却是差强人意,确实它没让我特别失望,不过我不能给出好评。原因其实也和有些评论差不多,看到一篇长评总结得不错,几乎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我概括一下也就差不多了。首先是没有主线,两条线直到最后才有点交集,显然太晚了,让人觉得有些杂乱没有重点。其次是煽情点太民族主义了,让人觉得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反而有些讽刺。最后是故事平淡且没有新意,就算看过第一部知道结局,也还是太无趣、套路化了,除了太空电梯也没什么新鲜的概念,看到最后很难让人记得点什么。这些是不好的地方,至于好的地方,除了这些不好的都挺好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至少没让我特别失望,还算意料之中吧。

第二条是对某些评论的评论。其实我最近真的有想过自己适不适合做一个作家,虽然大概率只是妄想,但去年一年我的真实感受是对自己专业的兴趣越来越小,我也在想有没有其他的可能。现在看来估计是不可能了,我这些写出来的东西虽然自己认可但是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太啰嗦,哪怕是这条评论我也要写那么长。虽然在我看来交待背景、来由,阐明思考的过程,让叙述自然、符合逻辑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这个年代又有谁能看完那么多废话呢?对错有什么重要的,随便糊一点个人感受就完事了,评论也是,那么长的废话有什么好看的,看个片段,加一点猜测,混一点烂梗,反正互联网是匿名的,谁知道是谁写的呢?尽情展示自己的戾气就好了,反正“无所谓,网友会出手”。写得明白嫌弃太长,写得短点靠意会又会被误解。最讽刺的是,在文章里写得清清楚楚对某些现象的否定,竟然还能在一些评论中见到,也没提供什么理由。我向来觉得交流是需要门槛的,但也没想到互联网时代这道门槛变得这么高。在这个年代写作真的太难了,我自认为不能胜任作者的身份。写这么些也就当“日记”吧,应该没有人会无聊到喷别人的日记写得太感性、太啰嗦、太自信、太“小丑”、太不符合实际。

最后,下面全是对一本网络小说的评价。
先说说我读这本书的经历,这本书我从2021年初读到那年暑假,然后因为各种原因隔了一年半没碰,直到这个寒假才按耐不住读完的。可惜现在没什么地方能打分,不然我可以给9/10分。
首先,这本书是一部合格的小说。别看“合格”二字不怎么出彩,但以网络小说普遍的长度,做到不简单。在我看来,合格的小说至少要满足三点。
第一点是符合逻辑,小说设定的世界要有逻辑,所有人物的行为要有逻辑。虽然这本书很长,接近200万字,但从头到尾都没什么过分明显的漏洞以及以读者身份都能看出来的前后矛盾,我觉得很不容易,光是这一点我估计就已经超过一半的网络小说了。
第二点是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并且足够分明或者能体现出细微的差距,并且根据性格做出合理的行为。这一点我觉得这本书大体能满足,因为长度实在太长了,所以我觉得有些角色没什么存在感或者比较套路也正常,不过只要有点分量的角色这本书都处理得不错。
最后一点是节奏合理,剧情完整。这一点这本小说做得非常好,全篇没有明显的加速或者拖沓,每段剧情的长度基本符合读者的预期,直到结尾也坚持如此,很不容易,我感到很佩服。
接下来再说说为什么给这么高的分。其实写好评真的挺难的,因为小说的缺点通常是比较明显的,写差评可以非常有针对性,但是优点却难以总结描述,这与“审美”还是比较相似的。所以这部分我也就随意谈谈感想了。
首先是题材,本书的题材是海盗,加上男女主独特的感情线,这本书从题材来看可以说就是唯一的,至少我从来没看过如此题材的作品。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海盗”其实没什么兴趣,但本书生动的描绘和惊心动魄的剧情使得光是主线就让我非常有读下去的兴趣。在小说所有的要素中,我最看重的或许就是剧情,这本书从头到尾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实不相瞒,我觉得最近看的《流浪地球2》带给我的震撼感不如这本小说。
当然我无意“踩一捧一”,也不想议论小说和电影有什么可比性,《流浪地球2》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我只是做一个完全主观的比较,我觉得这本小说更加吸引我,哪怕我对科幻的兴趣通常要更大。“不怕死”地再就此多说几句,《流浪地球2》是第一部的前传,看之前就知道结局了,但是过程没让我感到多少惊喜。这本书不像传统小说一般神秘、“吝啬”,看之前就知道这本书是好结局,看到一半差不多也猜得出结局是什么样,但是主角的每次冒险和最终化险为夷的方式都让我非常满足,看得十分过瘾,中间各种各样的反转与再反转也层出不穷,让人身临其境。
这本书在这方面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有些描述太过含蓄了,包括有些话中隐去的人称,在关键的场面让人有点难以看懂,反复品味几次才能推测出大概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作者,或者作为主角的船长显然要比读者了解到的细节更多,并且在设定以及行文过程中我可以说主角就是要比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读者聪明,从而有些看似显然的推测我得看几遍才能明白。
这一点在本书中间拿到魔盒的那个场面最为明显,我前前后后看了几次才堪堪看明白谁赢了谁落入了圈套,而接着这个场面后续的一些“意识流”场景更加令人琢磨不透,虽然我知道这是作者有意想让这段情节更加光怪陆离,并且描述得尽可能宏大、震撼,但是让读者看不明白就有点过度了。
不过这也不一定是缺点,又有几本网络小说能做到让人反反复复读关键片段琢磨剧情呢?并且除了少数描写过于模糊的场面外,大部分宏大场面的描写和剧情都扣人心弦,令人心潮澎湃。我显然是没有作者的笔力的,除了第14和第2个英文字母组成的感慨外我也不知如何形容了。虽然我读的书不多,读过的经典名著更少,但我相信这本书就算归入传统文学的类别中也一样亮眼。
称赞的话说得差不多了,我很喜欢这本书,但我仍然觉得这本书离“完美”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我没给满分而是扣了一分的原因。下面我要“鸡蛋里挑骨头”式地枚举几个我不大满意的、认为可以写得更好的地方,同时下面的分析也包含了很多具体的故事情节,即含有剧透内容,如果很想读这本书并且想留有悬念的话就不要看了。
先说一些不怎么关键的问题。首先是罗伯特的结局,我不是非常满意,他必须死,这点我同意,因为他的理想本就与男女主有利益的冲突,他又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并且直到最后都妄图利用女主的感情,因此在女主角有机会杀死他时自然不会留情。但他最后以被复仇的方式死亡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吗?
其实以我的理解作者直到最后也没告诉我们他真正的心意是什么。看起来他确实是为达目的完全不顾感情、不择手段,但又为何在将死之时好像有对女主感叹其成长呢?我个人认为他也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包括在对他宅邸设施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他绝非完全没有感情,他当然也是有对女主的愧疚的,无论多少,只是这种感情在他看来完全没有他的目标重要罢了。
由此分析,在我看来,与其安排他被女主复仇至死,不如安排他在女主正式开始行动之后仍然艰难地占据了优势,最后又和女主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再把她的火铳还给她让她杀了自己完成复仇。这种安排同样是合理的,因为女主的行动可以表示她的成长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以他的智力也完全可以算出有主角作对自己不可能达到目的了,与其在这个世界继续苟活不如就让她完成复仇。甚至女主还可以怀疑他是否另有目的,为何连活着的权利都交到她的手中,他也可以解释,真正压垮他活着的希望的其实是女主不愿意原谅他。总之细节不用过多描述,这样的情节肯定也是合理的、符合人物性格的。
我始终相信任何“人”是不可能完全抛弃情感的,并且书中也是这样设定的,只有神明可以完全漠视一切,但就算是神明沾染了凡尘后都无法摆脱情感,更别提相比后半本书中各路角色完全是凡人的罗伯特了。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更能凸显出罗伯特的多面性与残存的人性,同时也避免落入复仇的俗套。虽然原版这种单纯的复仇在重重反转下也很精彩,但仍然没让人看到跳脱出框架的地方,这也就引出了我认为本书存在的第一大问题,即“凡人”的问题。
在谈这一大问题之前,先谈一下另一个小问题,就是争夺魔盒的那段情节的问题。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了,这一幕实在有点太难理解了,我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才读懂究竟是谁算计了谁。但就算看懂了前后的相关剧情,看懂发生了什么事,我还是有点难以理解其中的逻辑。趁着写这个评论的机会,我再梳理一下逻辑。
首先是三种选择究竟哪个对应了哪种操作,由于各种隐瞒和欺骗,女主最后被魔鬼骗了,但读者也是在同时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按照我的理解,真实情况是,选择神明就要按魔鬼所说的,把木雕破坏了然后把眼泪滴到魔盒上,不过这是否是真实的还是另有说法我实在不记得也找不到了;选择魔鬼就是像女主做的,不破坏木雕把它放入魔盒;最后谁都不选就只能把魔盒破坏了。但是因为通冥之匕此时还不在女主这,因此只能让艾萨克模拟出一个仅能破坏魔盒的“赝品”将其破坏。
所以我不太明白最后两伙人争来争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女主最后想选并且唯一能选的不就是神明吗?那为何还要把魔盒从艾萨克手中抢过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女主此时还没有想明白究竟该选谁,毕竟原先她想象中的谁都不选在艾萨克背叛后是不可能了,但在她看清神明的本质,确认了女士不能把她怎么样之后,她还是自己操作魔盒做出选择,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一切发生地太快了来不及多思考?还是不再信任艾萨克?但是艾萨克显然只会和她做出一样的决定啊?还是说其实艾萨克以及女士也同样都被骗了?反正书中没过多的交待此事,我也实在无法自己补出中间的逻辑,因此这部分剧情我个人觉得描述得不是很好,作者太过关注心理描写了,没给读者讲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只是关键剧情上的一个小问题,可能只是属于描写以及构思的疏忽,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人物的行为和选择上。
本书对“凡人”的诸多描写与设定,在我看来是有改进空间的。“凡人”有很多种定义,这里我先将其定义为除了主角以及较为关键的配角之外的所有人,集中在故事的前半段。这些凡人大部分是作为主角或者反派的“棋子”而存在的,而在这些人当中我竟然没能看到一个人成功打破自己作为“棋子”的命运,或者有为自己的追求而赴死的决心从而值得尊敬的。
例子有不少,一个是在订婚仪式被打断后押送女主去监狱的那个人,虽然我忘了他的名字了,但是我记得他尝试改变自己作为“棋子”的命运,并且失败了。除了他以外,甚至没有什么人做出过尝试,这是让我感到比较难受的,并且这也是我在2021年暑假决定搁置这本书一段时间的原因之一,我当时就正好读到那个人被杀。
还有一个例子是主角在希帕利亚借地开会遇到的“拜金教”主教,我找不到具体在哪一章了,但我记得女主一个眼神就让那个主教吓得魂飞魄散。虽然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但这着实让我觉得主角对凡人的态度有点藐视,这种无脑爽文中才会出现的情景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和本书的整体氛围很不一致。
我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或者关注这些无关紧要的角色,还是因为现实中大家都是凡人,因此在主角的力量越发强大、经历越发丰富之后,我本能地就会和书中的凡人更加有共鸣。毕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可能拥有和主角一样的力量与智慧,那么我也就只能在凡人身上找到一点代入感了。因此作者在道出这些角色的命运的时候,也会意想不到地影响读者的心情。到了后期,其实另一个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我们读者的身份,我到后面再谈。
在本书的中后段,这样定义下的“凡人”越来越少出现,也越来越难影响剧情了,前面提到的这个问题也便慢慢淡出视野。但是调整一下“凡人”的定义,将其改为所有不拥有“伟力”的人,也即除了主角、神明、以及受诅咒的人之外的所有人,那么又会出现另一问题,我暂且把它称为力量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主角的力量太强大了,远超凡人之所能及,而在知晓这一点之后,其余的凡人的心态应当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书中完全没有提到的。现实中,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应该都和书中的帝国军人一样是无神论者,而在这样的无神论者看到了超乎想象的力量被自己的管理者利用的时候,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难道只有更加崇拜、仰慕吗?其实并非如此。
如果我作为帝国军人知道了自己的长官具有“超能力”,或者是作为海盗船上的水手知道了船长具有“超能力”,那么我的第一想法一定是疏远、划清界限,甚至是远离。为什么呢?因为在“军人”或者“水手”的名头之前,我依旧是一个“人”,在军队等级制度或者海盗的雇佣关系之外,我们作为“人”应当是平等的,这是一切后续关系的前提与生存的最基本的信念。一旦这个前提被打破,那么不论是为何被打破(现实中经常出现主动破裂的平等关系,而在本小说中则是被动地打破),后续的所有关系一定是大不如前。哪怕出于过往对管理者不会滥用力量的信任,这种不平等的力量一定是所有凡人都本能地敌对的。如果是我,我至少要得到管理者在一切结束后抛弃所有力量的承诺才肯继续追随,不然一定是免谈。而作品中却没有出现任何主角一方内部的怀疑与反思,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其实这也是和书中女主和艾萨克原先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选择把神明和魔鬼都送走。但在后文,女主显然改变了想法,而在我看来改变的契机就在于与女士的一番对话。女士让她不要担忧自己会被无边的力量影响从而变得漠然,于是向来追求力量的女主自然再也没有什么顾虑去追求来自血脉的力量。女主会尝试获取力量打败魔鬼,这当然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女主完全没有纠结是否应该在一切落幕之后保留还是放弃这些力量,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是主角之前一段时间的想法与追求,和“是否惧怕力量”应该是需要独立思考的两件事。但我认为不合理之处也只是“女主没有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女主如何选择。因为女主会如何选择还算比较明确,她就算再纠结,也没有和艾萨克一样的“大爱”,因此保留力量也是合理的。关键问题还是作者如何安排。
这又牵扯到对作品中“神明”与“伟力”的理解了。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本书对这几个概念的设定非常高明,想必也应该受到了一些经典的启发。神明即是规则,而作为规则自然可以淡漠一切。以读者、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是无神论者的我们自然不会相信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有什么神明,但是我们的世界也有物理规则,因而作品中把神明与规则关联就让作为无神论者的我们也有了理解这些并感同身受的方式,很高明。这是作品中的神明与力量和现实的关联。但就这一作品而言,其实我们都知道,这部作品里的神明与规则其实就是作者的意志。
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是非常爱这部小说的,爱每个角色,爱每个场景、每棵花草树木、每片无垠大海,爱这个世间的一切,就如作品中描绘的几位已经离去的神明一样。我很喜欢作品中对“伟力”的描述,伟力不是冰冷无情的力量,而是世界对亲近世界之人的爱,世界以自然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愿望。多温柔啊,每到相关的场景就仿佛能看到作者化身小说世界的规则,满足主角们的愿望,作者是真偏爱这些主角。
我十分认可作者的爱,正是因为这份爱,才能让这个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不然主角早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哪来这么多惊心动魄的冒险和最后苦尽甘来的快乐。作者是仁慈的,作者是爱这个世界的,所以才会选择给这个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作为读者,我都得替主角感谢作者、表达感恩。但是这份爱在有些方面还是有些过了,至少值得斟酌。
其一是对女主父亲的安排,他本来应该在方舟号上彻底死去的,结果被命运女神救回了,我不免觉得有些强行、刻意。明明前面已经铺垫了那么多告别的场面了,女主也早就做好他身死的准备的,最后却轻描淡写地救回来了,真的有必要吗?再看后续剧情,他也并非是非常关键的角色(虽然比男主有用一点,更有一点不可取代性,这个后面再谈),除了让女主有唯一的亲人作为精神寄托,我其实感觉不到这个角色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倒反而觉得让他和一众亡灵一同被“救赎”更自然一点。如果他没被救回,男主的戏份想必还会多一点,同时也让这一整个冒险、救赎与复仇之旅有了一定的代价。而现在看来,夜幕海盗也活了,这一整个旅途除了本就要寿终正寝的老人真的是一点代价也没有,让人觉得美好得像个童话。
这也许只是小问题,毕竟这个角色在后续剧情中确实不关键。其二也是更关键的就是这个世界对女主实在太好了,到最后也没有将少女的伟力收回。就像是后记的结尾女主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她毅然决然地赋予了他们神裔的身份,作者也毅然决然地把魔鬼的力量赠予了女儿般的女主,但这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吗?我们都知道,这对世界必然不是一个好选择。女主不会在意世界的得失,但难道女主就完全没想过,当自己的后代需要这份力量时,他们会承受什么样的痛苦?其实大概率也是和她一样刻骨铭心的故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给他们这个打破禁忌的机会呢?当个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做不了的凡人又有什么不好的呢?“爱”不仅需要无私地给予,同样也需要克制。
当然和之前所谈的女主获取力量类似地,不能指望女主主动拒绝这个机会,因为女主的性格和设定注定了她做这样的选择是合理的。那么还有谁能影响她的决定呢?男主?查无此人。除了男主还有谁?恐怕就只有作者了。但可惜作者和女主在此事上的想法和决策极其相似,这就造成了我认为的本故事的遗憾之一,那就是这个神明尽数离去的世界,依然不是凡人的世界。
若这只是小说世界的遗憾也就罢了,关键在于这对于整个故事来说同样也是遗憾。正如前面提到的,主角拥有伟力的事情没法隐瞒,那么身为水手或者军人甚至其他知道秘密的凡人必定会心有顾虑或者觊觎。如果主角没有舍弃或者主动限制这份力量,那么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另一群“伟大之人”将她封印?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另一个爱德华魔鬼试图篡夺她的伟力?这才是凡人与神明之间真正的矛盾所在。可以说,在故事的最后我已经不是在期待主角获胜了,而是在期待女主何时能够放弃自己的力量,可惜直到结局也没有。即使她承诺少用这一特权,矛盾也没有彻底解决,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本身必然是存在遗憾的。
其实小说的剧情是非常自由的,除了“拥有”和“不再拥有”伟力之外,我觉得还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作者可以让属于女主的“伟力”散去,让她没法主动使用这些力量,但她还是可以像失去力量的安妮斯朵拉一样受到世界的宠爱,我觉得也足够美好了。另一种可以让女主和东方帝国的新皇帝再次交涉,女主可能没有“大爱”的胸怀,但东方的皇帝可以有,他们可以定下约定把力量封印,让世间不再存在“伟力”。这都是解决的方式,后一种甚至可以小修小改接着写,就看作者乐意不乐意了。
上面是“神明”与“伟力”在剧情上造成的问题,而对于后期拥有了“伟力”的主角,我认为作者对他们的描写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不得不说,我对“醒来”之后的女主的形象塑造是有点意见的。在此之前,虽然女主也是一直很自信,但也有不少脆弱的时候,心理描写也很丰富,人物形象丰满。但在此之后,不知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女主的描写好像总是隔了一层纱,只能看到她做了什么,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船上的时候。这种描写方式的悄然转变我其实不是很认可,女主不是和魔鬼不同吗,不是一直有感情吗,那为何又要把她描绘得如此超然、漠然、陌生?我觉得即使女主获得了超凡的力量,作者还是应该注重心理描写与情感流露,这样更能凸显女主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更能丰富人物形象。
这样的女主,不仅在作为读者的我们看来感到不适,对小说中的人物更是如此了。比如船医这一角色,我觉得他在小说中的身份真是和我们读者非常相似。本身是“凡人”(忽略他相比现实世界的普通人过于“成功”的地方,这些不过是小说的设定),没有超凡的力量,只是目睹了主角们完成使命的几乎全过程。他无法影响主角的意志,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剧情的走向。这和我们作为读者的地位和影响力真的非常相似。他甚至也对刚刚苏醒的女主感到了一点“陌生”,但却没有细究其中的原因与可能的影响,没有站在朋友的角度对过于强大的力量进行反思,我觉得还是有些可惜。
还是这一幕,女主刚苏醒并得知男主可能为她牺牲时,作者轻描淡写略过了她的伤感情绪,让人不禁怀疑这段感情在女主心中到底有多少分量。虽然后面部分叙述稍微缓解了一点这样的感觉,男主在精神方面的重要性稍微挽回了一点,但是整艘船在没有男主的情况下仍然完全照常运转,算是证实了男主在这艘船上的身份无足轻重。不得不说,男主在获得了女主的诅咒后,甚至不需要是在获得这份力量之后,也可以说是自从男主选择跟随女主去找寻魔盒开始,男主的心理描写就始终是欠缺的。例如在每次和女主分别后都不见他的多少担忧,这对男主来说无疑是很不合适的,从而也引出了我要谈的本书最严重的问题,男女主感情线的问题。
在我看来,虽然本作中男女主的感情是十分圆满、完整的,但我依旧不是非常满意,问题的关键我觉得在于男主的剧情安排上。由于我看书的过程中搁置了一年半,因此对于男女主订婚前的剧情实在是忘得差不多了,虽然在故事的后半段不时地会提到前面的剧情,但也顶多只有模糊的记忆,没法拿出来具体分析了。在我的印象中,我其实对男女主订婚前的感情线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能说非常出彩,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的感情不能说一帆风顺,但也确实没什么波澜。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这段感情中究竟有没有强势的一方?先不展开讨论有没有,如果有,那肯定是女主。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从男女主交互的细节来看,还是从男女主在大事上的决策来看都是如此。男主可以说在故事的前半段就解决了自己的心结,而女主却要在整个故事的结尾才完成自己的心愿。那么男主选择“追随”女主,帮助她反抗最终的命运,就是非常自然的。表面上看这是男主对女主的“妥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我看来不如说这是男主自己的选择。
“命运即选择”,本书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个观点。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普通人来说,基本不可能出现什么大难临头的场景需要我们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并且现实中也不可能出现像小说中描绘的那么宏大的阴谋诡计,所以对于这一观点我无疑是赞同的,但也很难说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价值。不过在小说中,对命运的反思显然构成了女主内心成长的重要部分。相应地,作者对女主心理状态与成长的描写也十分到位,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男主的选择与命运来说呢?我觉得有些差强人意。
男主“选择”追随女主,是男主的命运吗?首先,这是男主的“选择”,因为男主显然可以不追随。如果男主真的选择留在帝国,这对他们的感情有影响吗?显然是有的,因为这样的选择所导向的最终结局肯定没有小说中的情况好。但我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情依然可以维续,像“异地恋”一样继续互相爱慕,却天各一方。就如女主的父母一样,女主的母亲当然也可以选择追随她的父亲去奔赴他的命运,但是她没有,这是她的选择,她的命运,十分合理。
但同样的选择放在男主身上,就非常不合理。为什么?因为这是男主的“命运”。男主的性格,以及过往的所有人生经历,决定了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主去“送死”,他必须要参与她的命运,他必须要成为她命运中的“变数”,他必须要尽可能地为心爱的人提供一点保护与帮助,这就是他的命运,与选择。由此看来,对于男主而言,“命运”与“选择”同样是交织的,但本书中并没有多少笔墨对此进行描写,不免有些可惜。
不过更可惜的是,在本书的后半段,除了少数情节,我并没有觉得男主有多认真地在“奔赴”自己的命运。虽然我注意到在评论指出男主存在感过低之后,作者安排了男主成为“锚点”并让他代替女主在死寂大三角接过她必死的命运,但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不够的。虽然可以说男主没有这个“运气”,并非魔鬼后裔,不能直接参与女主与魔鬼的较量,但是男主竟然没有一次主动做出能够让他更加深入地参与女主命运的尝试,这是非常令人失望的。他可以早点去问学者,他可以一起去问女士,他甚至可以选择暂时离开女主,用服役海军的经验去尝试组建一支自己的舰队,他可以做出很多尝试,但他没有,他只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给他的安排,没有任何挣扎,实在有点不符合人设。
什么人设?不妨回到最初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讨论谁“攻”谁“受”,谁“强势”谁“弱势”是很无聊的事情。爱情本就应该是平等的,看上去弱势的一方必然也必须拥有制衡双方地位的手段,在我看来缺乏平等地位爱情就是不完美的。回到本书,一个曾经的海军将领,一个延续至今的海盗传说,怎么可能有谁让过谁,在感情中当然也是一样。而男主在这段感情中取得平等地位的最好、或者说唯一的方式,就是在女主的复仇之旅中做出和她至少能相提并论的贡献,但显然他没有做到,并且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几乎没有为此感到不甘。
本书作为一本“女性主角”的偏传统叙事的小说,作者没有对男女地位的传统观念做足够的反思,也没有给男主安排更多的机遇与尝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本书的后大半男主的存在感都异常地太低了。即使有评论指出了这一点,作者可能也尝试了修正,但我觉得后续男主做的事情依旧不怎么关键,缺失的航海日常更是让我作为读者觉得“我上我也行,甚至能做得更好”,属实太可惜了。
那么男女主这种应当体现却没有完全体现的平等地位具体在哪呢?我觉得有三方面。最不重要的是称呼方面,我一直觉得主角不在船上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以“船长”和“副手”的身份相称,虽然主角自己可能不在意,只是按习惯来,但从读者来看,这样的称呼还是隐含着身份上的差距的。在非工作时间,我还是觉得他们称呼姓名更加自然,在小说中称呼却是有点随意,当然这也不算什么问题,只是这么做感觉会更好。
第二方面是力量差距悬殊,在女主真正“醒来”之前这问题并非关键,那时女主顶多是有血脉加成,但和男主一样同属凡人,总归不会相差过大,书中也有描述男主努力提高搏击水平,至少看得到男主的努力。但在女主“醒来”之后就不一样了。或许和之前提到的凡人与力量的问题比较类似,在女主“醒来”之后,作为“凡人”的男主难道一点也没有重新思考过和女主的关系,一点也没有怀疑过作为“凡人”的他是否配得上作为魔鬼后裔的她?
显然这种力量的差距是会影响到他们的感情的,以女主的性格,怎么可能不用自己的力量在这段感情中占点或大或小的便宜,这一点在他们重逢后的一小段剧情中就可以看出。然而男主不仅没有思考与女主的感情问题,更是完全没有思考这样的力量会带给世界什么后果,这对于男主过往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都是很不合理的,给人的感觉就是男主真的成为了女主的无脑信徒,不仅由于女主的“诅咒”而获得了物质层面的力量,更是由于成为了“受诅咒者”而有点盲目地信任甚至说是在精神上被奴役、失去了独立性。
这种力量的差距也没有在后续的剧情中实质性地减少,就算男主击败了塔林获得了受诅咒的弯刀,在后文看来也不过是运气,并且对男主的力量提升非常有限。作者明明可以安排让男主来击败溺亡船长号并获得更多机缘的,但可惜并没有,最后不管什么事还是得女主来,这种安排看着不免有些审美疲劳。
这样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点像艾萨克和女士,都是一人拥有绝对超凡的伟力,一人至多只是以受诅咒者的身份获得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我其实也很好奇,艾萨克和女士又是怎么相爱的呢?他们面对悬殊的力量差距难道也没有对感情进行反思吗?“人”与“神”,究竟为什么、凭什么能相爱呢?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过其他艺术作品、或者现实中跨越阶级与物质条件的爱情或许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本书中没有相关内容,很可惜。
如果说力量的差距还能在热烈的感情中被勉强地忽视,那么最后一方面,我觉得在任何一段感情中都不应该被轻描淡写地忽视。这也是我认为的本文存在的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男女主在这段感情中的责任并不对等。前面我提到的遗憾,或许都是一些小遗憾,对于这个故事都只是小瑕疵,但是我在读到男女主后来重逢的那一幕的一段对话时,我可以说这是我眼中本书最大的遗憾,看得我对男女主感情线的发展彻底没有了期待。在这一幕之后,吸引我读下去的就完全是女主复仇的故事而不是男女主的感情以及最后他们期待的平静的生活了。
具体而言是哪一段对话?联想一下我提到的“责任”一词,或许不难猜到,就是女主让男主答应她再也不瞒着她冒生命危险的那一段。这一段读完,我真的很失望。首先作者的叙述就有点小问题,女主为什么会“讨厌”为她“牺牲”的夜幕、男主、和她的父亲?作者给出的解释是,他们都是“为了女主好”,但不考虑女主的感受。于是作者,或者说作者笔下的女主,还将他们与罗伯特、魔鬼相提并论,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为她做出牺牲的这些人和罗伯特和魔鬼有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他们是因为对女主的爱才选择做出的牺牲,而不是因为想利用她达成自己的某些目的。而一旦牵扯进爱、或者感情,那就根本没有简单的对错和答案了。
夜幕、男主、和女主的父亲是以“为她好”的名义替女主做了一些艰难的决定,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但女主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呢?那么大概率的结果就是,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女主送死,然后悲痛欲绝。原本落在女主身上的孤独、落寞、悲伤,这时候同样会加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孤独地活着,又和女主的境遇有多大的区别呢?所以就算只是为了提高一点女主幸存的概率,他们依然会选择毅然决然地牺牲。这就是他们与女主建立的感情、羁绊所带来的责任。
所以女主会为他们的牺牲而心生怨念是非常不合理的,她忽视了这份责任,她没有设身处地地为爱着她的人考虑。于是在我看来,女主对感情的理解显然有所欠缺,有成长的空间。而彻底扼杀了这一成长空间的是谁呢?就是男主,和他漫不经心的承诺。其实男主一句话就可以点破这件事,在我的想象中,他可以在女主让他承诺时露出狡黠的神色,反问女主“这下你总算知道你每次把我留在船上,独自去冒险时我的感受了吧”。就算不这样,他也可以反让女主也做出承诺,让她在后续的旅程中不再瞒着他自顾自地承担风险。但是他没有。他轻而易举地放下了自己的责任,也造成了本书最大的遗憾,在我看来没有之一。
或许女主会反驳说,这是她自己的命运,本就该由她来承担最大的责任。但自从男主选择踏上船的那一刻,谁能说这仅仅是女主一个人的命运?他们的命运早就交织在一起了,只不过就像前面说的,作者在文中忽略了对于男主来说的“命运”与“选择”,也忽略了男女主每次分别后男主的心理状况,因此男主在这时想不起来反驳女主,也算事出有因了。
最后,我还想斗胆分析一下可能导致上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对于本书,作者显然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准备故事线与大纲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剧情以及层出不穷的反转不可能是即兴发挥毫无准备。准备充分显然是好事,但也会在不知不觉间限制作者的发挥。所有的准备不可能是万全的,在每一个小故事中,如何让角色在符合逻辑前提下按照剧情往前走,这是非常考验作者能力的。
在本书的大部分剧情中,我可以说作者做得很好,但还是无法避免地出现了上述一些小的不合理之处,原因我觉得在于作者没有时刻代入角色思考。角色的喜怒哀乐不完全是由剧情的大体走向而决定的,各种细节也可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作者时刻体会角色的经历与情感,不能过分地依赖事先决定的大纲。而只有时刻代入体会角色的情感,故事才能生动自然,不是像提线木偶一样做着安排的事情。这也是让一个如此宏大的故事变得有亲和力、感染力的唯一方式,值得作者多分配时间思考、平衡。
当然,我还是要重申,所有我认为的不合理之处都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上面指出的这些可能也不完全是缺陷,叙述的过程中我也尽量全面地分析了优点缺点。虽然为了说清楚缘由我写得很长,但这些肯定还是值得进一步讨论、思考的,这也算是共同为“如何写出一本更好地小说”做一点贡献吧。
最后的最后,虽然这篇评论大部分是在说缺陷,但我还是给了那么高的分,因为我真的觉得这本小说写得很好,瑕不掩瑜。就像书中的船医一样,作为旁观了整个精彩冒险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生活。我很怀念跟着船长讨伐魔鬼的旅程,一直看到结尾,也十分满足。他们的故事不是到这里就结束了,而是我们的视线到这里不得不结束了。虽然不舍分别,但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我写到这里,也觉得没什么缺憾了。希望作者能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上面这些就是这篇书评的全部内容。这也是我迄今为止写过的最长的文章……原本只是一些小的想法,但没想到展开写了这么多,足以见得这本书的复杂以及我对这本书的喜爱。至于为何我不提这是那部小说,可能还是因为我觉得,相比我的想法和价值取向,我具体的娱乐生活和爱好才是更值得保护的隐私吧。就当是我自欺欺人的隐瞒,或者是我留了个悬念。反正我试过了,就凭我写的这些,直接搜索是肯定查不到这本小说的。如果真的读到了这里,如果真的想知道这是哪本书,那就直接来问我吧。

PS. 有幸和原作者进行了一番交流,感觉第3条评论里提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我理解的和作者想表达的不太一样的问题,同时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对读写时的体验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问题可能并非“合理与否”,而是是否符合个人的三观与喜好。这篇评价也就是一些纯个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