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05 周二
- 文章
历经千辛万苦,专业的事情总算尘埃落定。
若是问我高兴吗?我觉得不高兴是不可能的。但要说我非常高兴,又有点不太准确。成功的喜悦或许只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慢慢回复同学们发来的“恭喜”,我的内心也越发平静,看看名单上熟悉的名字,又遗憾地发现几个朋友的名字并未被列入其中,我的心情逐渐变得百感交集。
人们常常用过独木桥来比喻高考,实际上,哪个困难的选拔不能被比作过独木桥。去年,也是7月,得知录取消息的我或许也和现在有着部分重叠的心情。那时的我,惊讶地发现在惊险地走过了一座独木桥后,眼前却摆着另一座独木桥,只不过这次,我有了另一种选择,便是呆在原地,不再做惊险的尝试。不知为何,是因为桥的另一头有着更加美丽的风景,还是因为桥的这一头有着令我无法忍受的折磨,我终究还是做出了这个有些冒险的决定。结果第一次尝试迈出的第一步,就一脚踩空,落入谷底,狼狈地回到原地,想来也算是去年经历的一大“挫折”吧。说起挫折,去年去学校报到前,我还在写一篇起名为“论挫折”的文章,可惜一到学校,乱七八糟的事让我彻底没了写的心态,于是一拖就是10个月。最近总算是又闲了下来,虽然一年以来心态早已变化许多,但过几天我还是想把这篇文章写完发出来。
一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春季学期的期末考试也结束了许久,一些烦心事也逐渐被我抛诸脑后。对我来说,春季学期的学业压力确实比秋季学期小一些,于是发的吐槽也少了许多,但这一年总体来说还是很忙的。这学期想记录的事情和想法也有,不过也要看我之后有没有心情写了。专业的确定,或许才意味着高考的影响彻底结束。终于站在我向往的地方,心中的喜悦更多是来源于奋斗之后的成功,而不是这片“美景”给我带来的感受,因为各处的景色不同,谁又能分出个必然的高低优劣?倒不如说,我反而对我之前所在的地方充满留恋。
喜悦的心情消失得很快,回望我已走过的这座窄窄的独木桥,我反而感受到一丝侥幸、和一点悲哀。必然有人走不过这座独木桥,结果便是摔得很惨。看着人们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做出选择,然后摔落,我自然心里不会好受。虽然我已站在桥的另一端,我依然要发出质问,为何会有这么多人想要过这座独木桥,为何这座独木桥只能让寥寥数人通过,所谓的“资源有限”、所断言的“合适”与否,真的可以作为将人拒之门外的理由吗?“宁缺勿滥”看上去是为了择优,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傲慢的一种充分体现。
有些问题没有答案,有些问题有没有答案也不重要。看着去年失败后写的“论尊严”,里面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读起来还是能找回一点当时的感情。为了维护我的尊严,我想我不会改变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不会改变对一些事物的评价,哪怕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哪怕现在的我已经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认可。
不想写太多了。最后附一份为面试准备的自我介绍作为结尾,里面梳理了我对计算机的兴趣由来以及目前的知识水平。虽然和上次面试一样没有用上,发在这里也权当一份回忆了。
各位老师好!
虽然我无缘在高考时分入计算机系,也没有机会参加入学时的二次选拔考试,但我还是想慢慢介绍一下我和计算机的缘分。小学二年级时,我爸给我买了一台Mac Book Air,并在上面安装了Windows系统。当时他就告诉我不要随便乱动电脑里面的设置和文件,但我按捺不住喜欢摆弄电脑的内心。正值微软推出了Windows 8的预览版,炫酷的界面一下子就获得了我的好感,想要在自己的电脑上装上试一试,但却自己误操作让系统崩溃了。之后的几年,我慢慢学会了怎么重装系统、或者在苹果电脑上安装双系统,记得在五年级毕业之前,我还在小学开过一次讲座,讲了讲我的心得。那时的苹果笔记本还没换上Arm架构的处理器,也没有复杂的机制限制旧机器安装双系统,只要修改一个配置文件,就能在2010年推出的旧电脑上顺利安装Windows,这在当时的我看来,绝对是最厉害的电脑操作了。那个年代的下载速度只有256kb/s,但在漫长等待之后安装完成的瞬间,我的心里总能充满喜悦。可惜10年左右流行的入门编程语言还是Visual Basic,学习方式也是看书,那本“Visual Basic从入门到精通”枯燥得让我还未入门便放弃了,于是也没有在小学深入学习过编程。
再次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就是初中了。当时是2016年,我正在读初二,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学习编程。一番了解过后,决定先跟着网络上的教程学学Python。Python看起来很精简,语法简单,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图形界面,我一学便入了迷,甚至在学校都在思考如何写一些语句来解决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从此,我算是真正打开了计算机世界的大门。
学会Python之后的几年,一直到高中毕业,我都在断断续续地写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代码,或许是用于琐碎日常事项的脚本,或许是加密解密的程序,或许是粗糙的网页,或许是精致的图片,或许是神经网络算法,或许是并行计算加速。写这些代码给我带来乐趣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能力,现在我可以较为自信地说,我几乎可以用Python实现任何我想实现的代码。有些我写的代码只是自己用,有些我也共享在了GitHub上,有时我也会给开源的代码做一些小改进。我也会尝试一些有意思的计算机技术,我装过虚拟机,给移动设备越过狱,用过Linux,搭建过服务器,在GitHub上搭建了个人网站,甚至也在游戏中尝试编程。在整个计算机领域,我同样可以较为自信地说我拥有比绝大多数同学都要宽广的视野。
但在涉猎广泛的同时,我也要承认我的缺点,那就是我没有深入了解过任一领域。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高中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报名信息奥赛,C语言和算法基础也都是我在高中毕业后的暑假自学的。在算法领域,我至多也只是听说过许多算法,而对细节不甚了解。不过我没有在大学以前对此深入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觉得我应该在大学深入学习这些知识,而在高中作为业余爱好者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这些细节上。但真正到了大学,我又没能如愿进入计算机系学习,而大学的学业压力又非常重,课余时间也分不出精力学习算法,所以在算法方面我依然有些薄弱,昨天的机试有个简单的动态规划算法题我也没能解决。但在另一方面,这也是我强烈地想要进入计算机系学习的原因。我想要有更多时间、花更多时间在学习计算机上,而不是在零碎的课余时间里碎片化地学习。
另一个转专业的原因,或许可以说是理想。我也不是没有其他的理想,在2014年看过电影《星际穿越》过后,我一度想要当天体物理学家,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把物理当作第二志愿的原因。但在后来,2020年疫情期间的某一天,我在物理课上尝试用Mathematica生成波的干涉图像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愿意投入一整天精力的,或许是写代码的过程,而不是推导物理公式的过程。这不是说我以后不再会接触物理,只是说我目前希望投入更多精力进入计算机系学习,这是我现阶段的理想。
有些老师可能会问,如果我转专业失败了会怎么样,也许我可以提前做个回答。我的回答便是不会怎样。我不想装模作样地说什么“不会气馁,明年再试”,因为明年同样可能失败,而失败是人生常态。我想说的是,一时的挫折并不会影响我内心的坚持。我想转专业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拥有更多学习计算机的机会和时间,转专业失败并不意味着我就没有机会与时间学习计算机。我依旧会尽力跨选计算机系的课程,在课余的时间学习我想学的知识。计算机或许是网络上自学资料最丰富的学科,如果没能选上课,自学也是一种方案。而是否要在大二继续尝试转专业,则要看之后的情况了。
不论如何,我还是希望能够进入计算机系就读,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