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周六
- 文章
这两天心情非常不好,虽然没有影响到日常生活,但确实有好几次感觉血压飙升,语言也变得有些尖锐。原因可能并非是现实中的什么学业压力,而是因为最近有些我认为应当是“常识”的东西却需要我费力地解释,最后还是不被认可或者被无视。这种感觉让人极其愤怒又无可奈何,以至于我本来想写点上周没来得及写的东西,却根本没有一点写的兴致,我想如果我再不写点什么来调整一下我的心情的话这个周末大概就废了。
首先得说明一个最最基础的共识,如果没有这个共识那么我想我后面写的所有东西都是废话、都是“空中楼阁”,那就是一切的辩论都是可以在有限的步骤之内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的,而这个结果要么是“在某个共识下可以得到某个结论”,要么是“缺少进一步研究作为事实支撑导致结论未知,不过一旦研究得到了确定的结论作为共识或者加上某一限制条件,那么最终结论依然是确定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辩论就像是做数学题,可以得到明确的结论。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那无法避免就要解释辩论的本质是什么。
辩论的出现必然是因为两人有观点上的分歧,但多数观点上的分歧只是表象,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两人有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价值观之类的基础观点,而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两人各自会推导出相反的结论。辩论的意义就在于找出这些隐藏在相反观点之下的基础观点,换而言之就是将看似的针锋相对的观点“化归”到某一基础观点的不同。辩论是循序渐进的,不大可能一开始就找到矛盾的关键,所以从相反的观点出发,先要找到不同的一级观点,再找到决定一级观点的二级观点,如同数学归纳法,最终总能找到导致观点分歧的根本原因。整个过程就如同在两条岔路的末端各自从后往前探索,最终寻找到分叉点。对于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要么修正自己的基础观点,要么承认不同的基础观点也存在合理之处,需要研究来确定究竟哪个更加合理,或者干脆承认限制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最终结论,双方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逻辑和认知水平。至于“说服对方”则是可遇不可求,辩论的目的也从不在此。
通过这个理论,我们能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首先是之前空间中引起了部分转发的“辩论”,主题是甜豆浆还是咸豆浆好喝。发起人以为能引起激烈的讨论,但实际上根本没什么人参与,原因就在于这不能算作“辩论”。导致口味不同的原因再浅显不过,就是个人爱好不同而已,而不同的个人爱好能不能达成共识又有谁在意呢?发起人想吃瓜没吃成,因为这个讨论本身没有价值。
再比如三周前我转发的那篇英语文章,概括起来其实就是现代人难以进行“有效的辩论”,以至于能讨论的东西只有“卡住的船”这样浅显的内容。实际上我觉得当今社会难以在网络上交流观点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缺少“有效的辩论”,且不论喷子、杠精等一开始就不想好好辩论的人,就算辩论的双方都是理性的,也很难找到导致分歧的基础观点。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一种社会的“错位”,双方的观点实在太不相同以至于对某些交流的基础都不能形成共识。不同的社会环境,加上网络的“信息茧房”效应,以及文字这种载体对于表达观点上的无力,不同观点形成了明显的“错位而并存”的现象,各自之间难以继续交流。
我之前就意识到了这种错位的存在,所以很少再在网络上讨论、发表观点,但我其实一直都在观察、思考,只不过将讨论范围局限在熟悉的人之间而已。我最近生气的起因有二,一是我发现即使是身边信任的人也会在常识层面的问题上和我产生分歧,虽然最后发现是误解,但也不免感觉到心累,正巧印证了老师说的“表达者的宿命是被误解”这句话。不过就算是发现了误解,也并没有解决矛盾,我担心身边的人不认可我认为的“常识”,最终却发现社会上好像根本没几个有这个共识,心累之后我只能感到心寒。或许上面我想说的“常识”还并非绝对显然,但最让我生气的还是在网上看到了极其缺乏“做人”的基本常识的人,即使社会背景不同、个人能力不同,不同人之间的差异难以逾越,但有些最最基本的共识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的。在被网络上的各路信息折磨了很久之后,我不得不动摇这一信念。“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任何人”,但顺着网线一路追过去,我真不能确定对面坐着的到底还是不是个人,至少从对面说的话来看,我觉得并不是。可笑的是,就算是在这里,我都不敢具体说出让我感到愤怒的事。到底是社会原因还是个人原因导致的问题,我甚至都懒得分析,因为这个世界好像就是缺乏“常识”的,我担心我所认为的常识再一次受到挑战,要想讨论却变成了无效的浪费时间,没有任何作用,或许视而不见的人永远都只会视而不见。
一通分析下来,我的愤怒的情绪并没有得到消解,但我还是得回归日常生活。到底是保持愤怒,还是在一次次刺激之下变得麻木,这是一个二难选择。正因为对自我的坚守,我会感到愤怒,但也正因为愤怒也没有任何卵用,所以我会变得麻木,想放弃坚守。或许人生就是如此充满着矛盾,现实的、理念的、抑或是情感的。我得不到什么结论,我得不到什么解决方案,我只能尽力让身边的人拥有一些基本的共识,哪怕这只是一厢情愿,哪怕这篇文章只是一些晦涩读懂的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