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察日记

Written by FiftysixTimes7

2022,不喜欢的数字,不喜欢的一年


想着写一篇年终总结,或者是回忆,已经想了好几天了,想着寒假也不长,今日终于有了些心情动笔。去年写前年的年终总结甚至是2月11日,拖延得比今年还久,或许是去年那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学业任务因此不紧不慢但这个寒假却有许多不得不做又一点也不想做的事情等着我,或许是想早点结束这糟心的一年早点摆脱回忆与思考的泥潭,我终究是选择今天动笔写下点什么。

2022年结束了。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原来摆在家里餐厅的一个电子钟上,竟然有20年前的某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22年迎来了这个电子钟工作的第20年,但我显然没能在这个并不值得纪念的“周年庆”前发现这件事。因为这个钟一直放在那个地方,这对我来说太自然了。就像2022年结束,2023年到来,也是一样的自然。

不得不说,我是对“2022”这个数字有点偏见,因为它太像是人工捏造的了,4个数字里竟然有3个都是2,实在让我有些难以将其仅仅看作一个普通的年份。这可能有些夸张,但体验人生这么多年,我对数字的喜好确实是有所变化。小时候总是很喜欢齐整的东西,而整十数或者能被5整除的数自然是看起来最齐整的,所以当时的我在调整数字(调整的最多的也就是音量)的时候也会调整到这些数上。但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世界好像很少有那么完美、齐整的事物,多数事情都总是带有一点缺憾,于是我便对这些数越来越没有好感,觉得它们“不自然”,不能体现人生的真实面貌。

那么哪些数是看起来“自然”的、随机的、天生带有一点缺憾的呢?那当然就是质数了。谁也不能整除它们,仿佛天生就带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独气质,我喜欢。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奇数还是偶数,我会回答质数,不过好像也没有什么人无聊到问我这个问题。后来我又觉得,质数对于整体自然数来说只是一小部分,仍然有点“不自然”,因此我可能会更喜欢看起来像是质数的奇数,就像2023。顺带一提,2023不是质数。

我也会对这种喜好进行一定的反思,为何我会对看起来特殊的、人为的事物产生一点厌恶的感觉呢?是平等的观念?还是尝试对“意义”的解构?看上去又好像是一种逃避的心态在作祟,因为平时习惯了面对普通的平凡的事情,于是在特殊的事件来临之时,便会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该继续以平常的心态面对,还是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这值得吗?人生究竟应该过成什么样子?就像在某场的周年庆时,就像在几年一次的月食之日时,我竟然不是在思考如何能挤点时间出来做点什么,而是花了不小的精力纠结我应不应该花时间在这些事情上面,以审视的目光看待,这些“意义的焦虑”真是有些可笑,可却又切实让我深陷其中手足无措。

或许你会认为我会关注这些,甚至还把这些冗长无趣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实在是太无聊了。我想说,发自内心地,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我在现实中调整数字或音量时,总是会“随意”地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或者看起来是“真正随机”的)数字上,就像我一连串的反思和对反思的反思的结果一样,“平凡”与“不平凡”,都是相对的。不过当我想要“随意”时,我的行为又明显不可能那么随意了。所以最终调整的结果也许也就是由我当时一瞬间的喜好所决定的,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这么看来,我写这么一大堆无聊的事情,还真是有够无聊的。但谁又能说,经意与不经意的行为之间,透露出的不是我的世界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呢?人生总是难以琢磨。

不过这么些无聊的事情还是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我接受年份从2022变成2023的速度要比2021到2022快,事实也确实如此,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那么,言归“正”传,抛开对数字的喜好,2022对我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年呢?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一年的全部,我或许会说这一年是“偶有成功的片刻,却一直在失败的基调中”。成功的片刻,说的自然是转专业的成功,在我看来,这或许是这一年中少有的甚至是唯一的学业方面的小成就。一方面,我为此确实付出了很多,另一方面,它确实不小地改变了我至少后3年的人生轨迹。但,这一小成就很值得庆祝吗?回过头来看,这所谓的“成功”多少有些必然的成分,而最关键的因素,似乎却是看起来最不应该成为关键因素的运气,因为运气好,抽中了那些关键的课,没考到让我抓瞎的知识。其余一切,看起来都有点水到渠成。而它对我现实生活的影响呢?不过是让本来由运气决定的选课变得确定了一些,让我没有了其他不想上的课的压力,看起来也不过如此。最关键的是,我依旧找不到自己应该身处的位置,找不到能让我产生归属感的地方,不论哪里都让我有一种疏离感,不知这种感觉还会持续多久,或者说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适应这个身份。

由此看来,“一直在失败的基调中”也十分自然了,因为除却这点“成功”外,我可能找不出任何一件事能让我感到有所成就甚至只是能让我比较高兴。跟别提我为了这点“成功”以及其他一些我暂不愿透露的烦心事付出的代价,一种在达成目标或失去目标后的迷茫、怠惰。当爱好终究变成我不得不去做的事时,哪怕能麻痹自己一时,也最终会失去动力。原本为了追逐目标而鼓励自己不断改善自身,在失去目标后却转变为了没理由再前进的拖延,赶着、甚至错过截止日期,简直过得一团糟……

依旧是那个疑问。人生应该过成什么样子呢?当喜欢的事业失去动力甚至不再喜欢,我又还能做些什么,以什么为目标呢?为了以后能到一个更好的学校读硕士?然后再去更顶尖的企业当韭菜?这些目标都说服不了我沉下心来做事情。哲学好像也拯救不了我“岌岌可危”的精神状态,离高中越远,越感觉思考正逐渐变得迟钝,写文章也没有以前顺,更可悲的是明明当时以为烂熟于心的一些结论,现在却已经模糊不清,甚至还需要看点什么才能重新领悟,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以前总想着等有空了可以做什么什么,其实下半年就很空,相比前一年根本没什么事情,但总是有一些烦心的小事让我分心,最终我还是什么也没有做,这让我更加充满了罪恶感和浪费时间的焦虑。

对我来说,这一年是失败的,那么对其他什么事情来说呢?在某个已被删除的年终新闻总结视频里,或许每一条都有着疫情的影子。前几周整个互联网吵得轰轰烈烈的“躺平”还是“放开”,我没有说话,其实我个人对此的看法非常简单,那就是我已经彻底累了、麻木了,不是说对戴口罩、防止疫情传播什么的麻木了,而是指对政策的揣摩、讨论彻底麻木了。我们又改变不了什么,又有什么好谈的呢?科学的分析已经不是为了施政提供指南,而是为了给已经做出的决定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理由,就算再客观理性,也不过是马后炮,没有任何意义。再者,每个人的经历也不同,幸运如我,一次也没被封过,又怎么能和连续被封了几个月,连房租都担心要付不起的人讨论应该实行什么政策呢?立场、利益、看中的东西,各种不一样的人却又都被捆绑在了同一艘船上,又怎么能简单地说这艘船往哪个方向开才是对的呢?我只能说我已经累了,不想再为谁对谁错争论个面红耳赤。这没有意义。

不想点开什么APP的年度总结报告,不同意为了制作报告而共享我的隐私数据,不愿意从自以为一切都好的梦中醒来。

写得有点累了,好久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文章了,越写越感觉像是杂乱无章的“碎碎念”,便结束吧,有些还没来得及写或者展开的,也下次再说吧。

希望2023至少比2022要好。

评论1:个人建议是想办法跑路——要么直接毕业去新的领域碰运气,要么想办法研究生跳专业,专业不对口的就业多了去了。虽然我觉得我说这话会被人打死,尤其是那些喜欢规划未来的,但现实就是我们还年轻而且什么都没法决定,专业和就业也不过是走哪滑哪,或者在少的可怜的、完全不了解的行业里乱撞,不喜欢、不合适也很正常。

回复1: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现在的专业我还是很满意的,兴趣也还有,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以前那种学习的动力了……

评论2: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已经麻木了还有什么好谈的呢,转而想到我的麻木已经是长久的,长久以来接受信息剥削,长久以来有种隐私得不到保护的危机感,长久以来看得到一些背后的东西却看不到全部,麻木至今,但总用愚昧是福来“你瞒我瞒”,“你瞒着我,我也瞒着我,太合衬”,没多失望是因为从没期待,上次跟你聊的时候总还觉得这里是我的根,哪能离了根,现在逐渐被一些润的思想侵蚀,看你说的话也愈发的有共鸣……差不多就这些,晚安好梦。